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薛城信息社 2022-11-08 450 10

暌违16年!首创证券IPO终闯关:大股东或涉“虚假”承诺引“首创”期货真假“李逵”之疑

高防cdn https://www.duotuyun.com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导读:如今已来到IPO审核前夜,首创证券的上市申请通过此次发审委审核的几率颇大,毕竟在此之前,近20年来,“券商IPO发审必过”的纪录还从未被打破,也就是证券公司的IPO申请在发审会上还未有遭到否决的先例。不过即便如此,首创证券此次IPO仍有诸多疑点和不确定性事项待解。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原创首发

在尝试多年借壳等曲线上市未果后,暌违资本市场至少16年的首创证券终于迎来了以IPO之姿叩开A股大门的关键时间窗口。

2022年9月1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第99次发审委会议即将拉开帷幕,两家拟主板上市企业的IPO申请将在这次会议上登堂接受发审委员的审议,其中便包括首创证券在列。

成立于2000年2月首创证券,回首这一路的资本之旅,可谓坎坷艰辛而命途多舛。

作为在上市征途中典型的“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代表,早在2006年,即其成立之后没几年时,首创证券便已经实质开启了其上市计划。

2006年11月,S前锋公告正在洽谈资产重组事宜。2007年1月25日,首创证券借壳S前锋的方案出炉。S前锋公告显示,公司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首创集团持有的首创证券11.6337%的股权和现金6117.79万元进行资产置换,同时向非流通股东按1:0.6比例缩股,以公积金向吸收合并及缩股后全体股东10转增6.8股,股改及资产重组完成后,首创证券将借壳S前锋上市。

犹记得当年方案一出,S前锋股价于2007年2月6日复牌后走出25个涨停板,最高时拉升至52.08元,以停牌前的6.62元计算,S前锋累计涨幅高达686.70%。

但天不遂人愿,首创证券的有关方案于2007年上报之后,却一直因为其有关券商资质问题以及斯时的“一参一控”问题被一再押后,而等其它问题都不构成其障碍后,券商借壳的审批口径却又因为“市场环境”因素叫停。

这一等便是8年。

时间来到2014年,从当年开始,无论是从申万与宏源证券的合并,再到安信证券与中纺投资的重组乃至到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巧妙”联姻,都无不在从侧面证明监管层对于券商借道上市审批“口径”的松动。

在此时,首创证券无疑似乎盼来了上市的希望。

但结果依然事与愿违——S前锋的股改因牵扯到各方利益的博弈直到2017年依然未有结果,在此背景之下,与S前锋股改以“一篮子”方案绑定的首创证券借壳事项终于在2018年,也就是启动12年之久后终于宣布以失败告终。

借壳虽然失利,但此时A股市场中券商IPO的政策阻碍已然出清,加之首创证券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亦获得长足进步,于是,启动IPO上市对于首创证券来说,无疑已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2021年9月,首创证券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主板IPO申请,在经过一年时间的等待后,等待了16年之久的IPO闯关一刻终于近在咫尺。

从2018年开始筹谋IPO,首创证券在此次IPO报告期的三年内也突发状况不断,历经诸多不顺。

先是有时任董事长在IPO刚刚启动初期便“出事”——因醉驾被判处拘役而被开除公职,其后又在短短三年内两度换帅“一把手”,而在2019年至2021年间,首创证券那多起遭到监管处罚的违规事项,也让其IPO这一路走来颇为惊心胆颤。

“首创证券在券商业内并不被人看重,提到首创证券,业内大部分人除了觉得其控股股东首创集团颇有背景外,其余就难有印象。”来自于北京一家中字头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的确,纵然已经成立了22年之久,首创证券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能力数据排名,在国内券商权中都是中部靠后的存在,多年来一直游离在三、四线券商行列中。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首创证券以307亿的总资产在全国106家券商中排名第59位,当年的营业收入也以18.4亿排名第57位,而在其他具体细分业务上,首创证券的排名则多集中在第60-80位中。

虽然首创证券什么业务都不突出,在国内券商排名中都不靠前,但“瘦死的骆驼依然比马大”。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1-9月,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15亿元、13.40亿元、16.58亿元和14.8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4.34亿元、6.11亿元和6.07亿元,皆在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在首创证券此次IPO申报材料中并未披露其此次具体的募资金额,仅表示计划发行不超过61500万新股,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资本金。

如今已来到IPO审核前夜,首创证券的上市申请通过此次发审委审核的几率颇大,毕竟在此之前,近20年来,“券商IPO发审必过”的纪录还从未被打破,也就是证券公司的IPO申请在发审会上还未有遭到否决的先例。

不过即便如此,首创证券此次IPO仍有诸多疑点和不确定性事项待解。

1)“首创”期货业务真假“李逵”的背后:大股东涉出具“虚假”承诺函?

除了传统的券商业务外,首创证券还持有期货牌照——其通过一家100%控股的子公司开展期货业务。这家由首创证券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亦为其三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之一。

或许,包括业内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家由首创证券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便是在期货圈内小有名气的北京首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创期货”)。

答案却完全是否定的。

首创证券100%控股的期货子公司实际名为首创京都期货有限公司(下称“首创京都期货”),而那家同样以“首创”命名的首创期货在表面上则与首创证券毫无关系。

一家是“首创期货”,另一家为“首创京都期货”,这“李逵”和“李鬼”之间,皆从事期货业务的二者缘何能共用“首创”之头衔?首创证券的品牌之名是否存在被经营盗用的争议与风险。

首创证券的“正牌”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为首创证券收购而来。

2008 年 9 月 20 日,首创证券与上海大申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首创有限以 4600万元受让上海大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首创京都期货 100%股权。

通过收购首创京都期货,首创证券获得了期货业务的牌照,而作为首创证券全资控股的表内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也将随着首创期货的上市而完成证券化。

那么同样顶着“首创”之名的首创期货到底是何来头。

据叩叩财讯通过工商信息穿透查询,这家同样以“首创”为名的期货公司竟为一家由自然人实控的民营期货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注册资本2亿元的首创期货主要持股方为国融证券和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投资”),前者持有首创期货50.37%的股份,后者长安投资则持有目前首创期货45.88%的股份,也就是说,这两大股东目前共持有首创期货超过96%的股份。

而国融证券的大股东正是长安投资。长安投资以70.60%的持股比例位列国融证券第一大股东之席,为其实际控制人。

自然人侯守发则是长安投资的全资持有者。侯守法除直接持有长安投资80%的股权外,其还通过全资持有的北京荣盛达置业有限公司(下称“荣盛达”)持有剩余的20%的股权。

一家民营控股的期货公司缘何又能得以“首创”之名呢?

据多方信息显示,纵然首创证券及其关联方刻意隐瞒了与首创期货之间真实的关系,在首创证券的IPO申报材料中也对首创期货只字不提,但种种蛛丝马迹之下,不仅证实着二者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也牵出首创证券大股东出具“虚假”承诺的事实。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创集团”)为首创集团大股东兼控股股东,“首创”之名也正是得源于此。

截至此次IPO申报之时,首创集团共持有15.51亿股占目前总股本的63.08%。

在首创证券最新披露的IPO招股书中称,公司的控股股东首创集团已向公司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在承诺函的第一条便明确称“截至本承诺函出具日,本单位除参股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外,本单位及所控制的企业未投资其他与目标公司(包括并表子公司,下同)主营业务相同或相似的证券期货公司”。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首创集团为了实现首创证券IPO顺利进行而出具的相关承诺所称的那般。

在承诺函中坚称“本单位及所控制的企业未投资其他与目标公司(包括并表子公司)主营业务相同或相似的证券期货公司”的首创集团的名字却赫然出现在了首创期货的股东名单中!

是的,就是那家与首创证券旗下全资期货子公司共用“首创”之名实则由自然人控制的期货公司中。

据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自然人侯守法虽通过由其实际掌控的国融证券和长安投资控制着首创期货96%的股份,但首创集团也直接持有首创期货2.25%的股份,为除侯守法外,最大的持股者。

“首创期货与首创证券旗下的首创京都期货公司业务明显是相同的,在二者皆采用‘首创’名牌对外营业,显然存在着未知的经营风险和合规性的问题。当然,这也与首创集团出具的承诺函所称的相悖,作为首创证券的大股东,首创集团的确存在出示虚假承诺函的嫌疑。”来自于深圳一家大中型投行的资深保荐人代表告诉叩叩财讯。

据叩叩财讯获悉,通过长安投资掌控首创期货的自然人侯守法也颇有来头,其与首创集团也算关联颇深。

工商信息显示,成立于2002年9月的长安投资,最初由北京日新经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日新经贸”)和深圳市浩鸿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浩鸿投资”)出资设立。

其中,浩鸿投资便是由侯守法与日新经贸各出资50%设立。

此时的日新经贸便是首创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

在2020年12月之前,日新经贸的三家股东分别为深圳市赛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赛捷实业”)、北京京华畅实业公司(下称“京华畅”)和海南首创有限公司,其中,京华畅为首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海南首创为首创集团控股95%的子公司。

2020年12月,赛捷实业将在日新经贸中的持股转让给了侯守法全资持股的荣盛达。

2012年,日新经贸将其持有长安投资的股权也转让给了侯守法全资持股的荣盛达。

通过上述转让,长安投资便成为了侯守法的全资控股企业。

那么侯守法缘何能与首创集团之间屡屡合作呢?

有信息显示,侯守法在与首创集团布局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前,其另一个身份便是首创集团总经理助理。

现如今由侯守法一人掌控的长安投资还曾短暂地出现过在首创证券的股东名单中。

2004年,长安投资曾以4000万元入股首创证券并获得后者斯时6.16%的股份。2006年,长安投资又将该部分股权以5040万的价格悉数转出,接盘方则为城市动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城市动力”)。

目前,城市动力仍以6.15%的持股比例,位居首创证券第四大股东之位。自然人张国胜、张国利二人为城市动力的实际所有者,分别在其中持有60%和40%的股份。

2)投行业务重大不确定性已显:一年多时间,半数保代离职

表面看,首创证券的经营境况在近年内的确一派持续发展之态,其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8.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58亿元,虽然2021年的营收数据,首创证券还未公布,但据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2021年国内券商经营数据显示,首创证券2021年营业收入约在18.43亿左右,在106家券商中排名第57位,较2020年的63位有较明显的上升。净利润约录得8.5亿,排名第43位,也同比上升6个席位。

但在首创证券看似差强人意的业绩背后,却是最能彰显券商能力的相关主营业务的低迷——在IPO报告期内,其大部分营收来自于不确定性颇大的投资业务。

2018年至2021年1-9月,首创证券投资类业务收入分别为2.47亿元、5.94亿元、6.42亿元和7.47亿元,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0.28%、 44.33%、38.71%和 50.46%。

也就是说,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首创证券来自于投资类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营收比重的一半。

“很多人都认为券商就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其业务的景气度与市场情况的关联度密不可分,但投资业务对于券商来说,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情况的关联度,比经纪、承销等传统更高,大部分营收依托于投资收益,可持续性问题是不得不让人担忧的风险。”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投资业务带来的增长却还是难以掩盖作为一家证券公司其最能显示核心竞争力的投行业务的愈发羸弱。

一家证券公司在业内的综合实力的认可度,与其投行业务显然是息息相关的。

投行业务的景气度,也最能反映出一家券商的核心业务能力。

在首创证券业绩一路增长的背面,却是其作为一家券商核心投行业务正在遭遇滑铁卢的现实。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至2020年间,首创证券的投资银行类业务还能保持持续增长,实现收入 11169.37 万元、23748.88 万 元、27816.11 万元,占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3.70%、 17.73%、16.78%。

时间进入2021年后,首创证券的投行业务突遭“跳水”陷入重大不确定之中。

同样由首创证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其来自于投行业务的收入仅 11120.94 万元,占当期营收比重下跌至7.51%。

一边厢,首创证券在最新更新的招股书中还“自欺欺人”地坚称“公司投行业务发展良好”,但另一边,自2020年12月18日承销的同兴环保上市以来,继在2021年其IPO业务录得零单后,至2022年6月底,首创证券已经连续18个月没有股票承销(包括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项目上市。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首创证券投行业务实现收入1.05亿元,较2020年的2.71亿元同比大降61.08%。

在目前拟IPO的排队企业中,创业板、科创板及主板中,由首创证券担任保荐人的企业皆无一例。在拟北交所上市的队伍中,由首创证券保荐的企业也仅有一家——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而这唯一的一家企业,也在最近的审核中遭到了暂缓表决。

“投行业务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注册制推行以来,头部券商以其专业性、承销佣金低和保荐成功率高等优势,将一些中小券商的相关业务空间压缩得越来越小。”上述资深投行保荐人代表表示。

同样来自于中国证券业协会官方公布的数据,2021年,首创证券投行收入在106家券商中已经位列第73名,较2020年的第55名下降18名。

或许,首创证券核心投行业务的颓势才刚刚开始。

在首创证券最新公布的IPO申报材料中在谈及自己投行业务的优势时称“公司拥有一支 130 余人的专业投行业务团队,其中超过 70%的业务人员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多人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法律职业资格”,其还表示,正致力于打造“投行+研究+投资+销售”四位一体联动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为主要客户持续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公司以北京市场为立足点,积极参与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投行项目,业务范围覆盖全国重点区域。股权融资方面,公司将重点拓展 IPO 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等业务,抓住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及新三板精选层、转板制度推出的业务机会,全面提升业务的拓展力度和服务质量。债权融资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密切跟踪债券市场动态,协助发行人选择发行窗口,提高债券发行质量、降低发行人债权融资成本。”首创证券在招股书中表示。

现在看来,2021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显然已经打脸首创证券。

投行业务的低迷,使得首创证券引以为傲的“公司拥有一支 130 余人的专业投行业务团队”的“人才”优势,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众所周知,保荐代表人对投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券商投行业务能力的优劣,相关人员的变动也最能体现一家券商的相关业务兴衰。

据叩叩财讯独家获悉,自2021年以来,首创证券的保荐代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

据东方财富网旗下的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首创证券名下登录在册的保代人数为32人。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保荐代表人名单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中旬,首创证券的保代人数则降为了20人。

时间进入2022年8月,也就是在首创证券IPO上会在即之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首创证券的保代人数进一步减少至16人。

这也意味着短短一年时间里,首创证券拥有保荐人代表资格的数量已经骤减一半。

在这仅存的16名保荐代表人中,曾经成功保荐过项目的仅有7人,剩余的9人皆未有成功的案例在手。

(完)

责任编辑:王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薛城信息社  

© 2015-2020 Powered by 薛城信息社 X1.0

微信扫描